我們是誰?
我們是一群經驗豐富的腦神經外科註冊護士和一群專業從事顱底,脊柱和腦血管手術的腦神經外科醫生。
幾十年來,我們一直在治療急性中風患者及其他患有腦和脊椎問題的病人。
我們還提供的緊急醫療諮詢,援助和治療服務。
除為香港本地病人服務外我們還為澳門,中國內地及其他國家的病人提供緊急醫療服務,包括遙距遠程醫療意見、國際營救、安排醫療專機或陸路護送、國際護送、等等。
頸緊膊痛﹑腰酸背痛﹑坐骨神經痛
頸緊膊痛和腰酸背痛,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痛症。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,多是因為過度勞損、退化或受傷。
如果我們的日常生活、工作和運動,都習慣以單一的不正當姿勢,和以重複的動作模式,就會導致脊椎的肌肉、韌帶、椎間盤和小關節,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勞損、退化病變、炎症、甚至外傷。這時,頸緊膊痛和腰酸背痛的症狀就會出現。在酸、脹、麻、痛的症狀之影響下,我們的頸椎、腰椎之活動範圍就會因而受到限制。
中國及海外緊急救援
頭部創傷
脊椎創傷
中風
救援熱線
神經外科個案

衞生防護中心調查新增22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
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…
非一般的眼眉跳: 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 (Hemifacial Spasm)
相信很多人都有眼眉跳的經驗,但非一般的眼眉跳可能是半邊面肌痙攣症(Hemifacial spasm/ HFS)的病徵。
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是一種神經肌肉失調的疾病,病人一邊眼簾或面部肌肉會有不規律、非自主的收縮和抽搐現象。由於通常只是半側面部,左邊或右邊抽搐,故又稱為「半面痙攣」,但兩邊面同時抽搐亦偶有出現。
人體的面部肌肉是由我們腦部,由頭顱底部腦幹起始的第七條腦神經,即面部神經(facial nerve)所控制。而面部神經於顱骨耳部下側分為五束去控制不同位置的面部肌肉。
半邊面肌痙攣症的病人多於中年後發病, 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。病因是由位於腦幹的面部神經根出區域神經元受到外來壓迫或刺激,導致神經線產生異常興奮的錯誤神經訊號,尤如電線的短路現象一樣,導致病人半邊的眼眉或者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搐。
剛病發開始時,病人的眼簾或臉部肌肉會無法控制地連續抽搐或痙攣,病人會感到不適。隨着病情逐漸惡化,臉部一邊可能有眼眉跳、眨眼、嘴角抖動、臉皮皺縮,造成怪異表情等現象,從而影響病人的生活作息、社交、人際關係,以及困擾病人的心情。
面部神經受到外來壓迫的通常原因為:
- 腦血管壓迫面部神經是造成大多數面肌痙攣的主要成因: 腦幹的脊椎動脈或微循環血管,因為膽固醇或退化而產生曲張現象。又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,例如:曾經發炎而導致血管黏附或壓迫着面神經而對其造成壓迫。
- 腫瘤:聽神經纖維瘤、膽脂瘤、血管瘤、腦膜瘤或皮樣囊腫等, 都會壓迫着面神經而導致短路現象。
診斷方法:
- 面部肌電圖(Facial muscle EMG):用來測量和記錄面部肌肉在鬆弛和收縮反應時的電波活動。
- 磁力共振醫療造影(MRI):用來找尋壓迫着面部神經的原因。
治療方案:
- 藥物療法:
剛藥物對病發初期症狀較輕的病人會有部分療效,輕微的面肌痙攣,可以使用鎮靜劑或抗痙攣藥物進行緩解。醫生可以先以藥物治療一至兩個星期,如果病人對藥物治療效果反應良好,又不想做手術時,又或者是如果病人的年紀太大,或有其他疾病而不適合手術治療時,藥物治療便為第一選擇。但病人需要知道的是,藥物治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。而且,雖然三分之二的病人在服用藥物初期得到有效舒緩,但久服之後,病人會對藥物產生抗藥性,藥物因而漸漸變得無效。此外,藥物會有意志模糊混亂,嗜睡,頭暈,站立、行走不穩,或者嚴重敏感的副作用。所以,有些病人會因藥物副作用太大而不能用藥。 - 肉毒桿菌素注射療法:
對面部肌肉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對於面部痙攣非常有效。肉毒桿菌素是由一種厭氧細菌所產生的神經毒素,它能阻斷神經與肌肉的接合處的神經傳導,使肌肉無法收縮,能有效減少不自主的肌肉收縮,約對九成的病患有療效。雖然注射肉毒桿菌素是很安全的,但亦可能會出現一些小副作用,例如:注射部位會因皮下出血而出現淤青,病人亦有可能會出現眼臉下垂、斜視重影、流淚或眼睛乾澀、以及嘴角歪斜等短暫的現象。這些現象通常會在一至兩週內改善並消失。但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亦是非永久性的,要每三至六個月注射一次,是另一治標而不是治本的非根治方案。 - 微創腦神經外科手術:
後顱窩顏面神經根微血管減壓術(Retromastoid Craniotomy for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the Root Exit Zone of Facial Nerve): 是目前最為常用治療面肌痙攣症的最有效而徹底的根治方法。微血管減壓手術是一種相當精細, 而且非常成熟的微創腦神經外科血管顯微手術, 在臨床應用於治療面肌痙攣、三叉神經痛、舌咽神經痛等腦神經疾病已有近60年歷史。
全身麻醉下, 腦神經外科醫生會在顯微鏡下, 在病人耳後的顱底骨進行手術, 手術並不是在大腦內部進行操作,而是利用人體組織的間隙、在腦組織與顱骨之間的蛛網膜下腔內進行手術, 因此不需要破開任何腦神經。腦神經外科醫生會將壓迫著顏面神經根部的血管隔開,並以人造海棉(Teflon) 將血管與神經永久阻隔,去除神經線短路的因由。手術的治愈率達到80-90%上,復發率約10%,嚴重的併發症 (如聽覺神經功能失聰) 的風險的發生率側為2%。
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手術案例

衞生防護中心調查新增22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
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…

衞生防護中心調查新增22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
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…

衞生防護中心調查新增22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
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