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 | 相關標題 | 簡介 | PDF下載 |
頭痛不要忍 找出原因對症治療 | - 常見的頭痛類型
- 頭痛持續不應掉以輕心
- 危險的腦疾可用MRI、CT診斷
| 很多人都有頭痛的經驗,世界衞生組織更將頭痛列為最常見疾病的第三名。究竟是甚麼原因引發頭痛的?頭痛有根治的方法嗎? | |
臉歪嘴斜未必是中風 | - 中風誘發中樞型面麻痺
- 病毒感染損及神經
- 提升免疫力避免病毒趁虛而入
| 王先生早上梳洗時,突然發現嘴角肌肉不受控制、口水會不自主從嘴角向下流,再看到鏡中自己臉部表情不對稱,他嚇壞了以為自己中了風! | |
淺談頭部創傷 | - 頭部創傷的評估分類
- 頭部創傷檢查及處理
- 頭部創傷的注意事項
| 不小心頭部撞到櫃子或開玩笑的推撞,導致頭部遭遇搖晃或受傷,往往被人忽略忘記。病人 常於事後三週至三個月才察覺不適,向腦神經外科醫生求診。 | |
細談手腳麻痺背後原因 | - 麻與痺是兩種不同症狀
- 引起手腳麻痺的病因
- 是中風或是糖尿病其中一個先兆
| 大家應該都有過手腳麻痺的經驗,有的是因長時間姿勢不正確所致,只要調整姿勢即可緩解手腳麻痺,但有的人是因為疾病導致手腳麻痺,必須透過醫生診症及治療才能緩解手腳麻痺的情形。 | |
像火燒、針刺的三叉神經痛 | | 本港每年約有800多宗三叉神經痛新症,但由於港人對此症認知不足大部分個案仍未被確診。甚麼是三叉神經痛? | |
認識腦下垂體腫瘤 | - 腦下垂體的腺瘤症狀
- 診斷至少需經兩項測試
- 腦下垂體腫瘤治療方法
| 腦下垂體(Pituitary Gland)位於腦底部的中央位置,是身體中激素的主要控制中心。如果腦下垂體有腫瘤會出現甚麼問題? | |
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融合術 | - 頸椎病變的成因及症狀
- 手術個案分享
- 何謂「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
及椎體融合術」 - 人工椎間盤的種類及作用
- 首要任務是保護中樞神經
| 在接着幾期的專欄中,筆者將分享一系列的腦神經外科手術,包括頸椎、腰椎、腦部以及腦血管的微創手術。本期就先向讀者講解頸椎的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融合手術。 | |
頸椎後路微創脊髓神經外科減壓手術 | - 以外科手術治療頸椎神經管道病變
- 傳統手術與新式手術的區別甚大
| 上期已向讀者講解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體融合手術,本期就向大家講解頸椎的後路神經外科微創減壓手術。 | |
天氣轉冷提升中風危機 | - 小中風是中風先兆
- 從日常習慣預防小中風
- 溫差大小與中風息息相關
| 王先生是專職股票經紀,每天工作超過16小時承受極大壓力。在這樣忙碌又緊張的生活中,某日王先生突然覺得暈眩、肢體無力、麻木,但不久後又恢復正常,幸好王太警覺硬是要陪他到醫院就診,經檢查後醫生表示他有可能是暫時性腦缺血。 | |
及早求醫腦腫瘤並非不治之症 | - 腦腫瘤可分為兩種
- 腦腫瘤的成因及階段
- 腦腫瘤並非不治之症
- 腦腫瘤的常見症狀及診斷
| 腦部大致可分為大腦、小腦、腦幹,大腦扮演人體機能總指揮,由兩個橢圓形半球組成,每個半球有四個組成部分,包括腦葉、額葉、頂葉、顳葉及枕葉,各自控制身體不同的機能。當局部腦組織發生不正常的分裂增殖便會形成瘤塊,有機會是良性腫瘤,但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,即俗稱的腦癌。 | |
腦血管動脈瘤隨時引爆的定時炸彈 | - 動脈瘤破裂 – 兩至三成人送院前已失救
- 手術過程猶如拆彈的情節
- 保持血管健康是第一要務
| 腦血管動脈瘤(Celebral Aneurysm)一直被喻為沉默的殺手,靜靜地埋藏在顱底血管深處,無明顯病徵卻可殺人於無形,不少患者因腦血管動脈瘤爆破出血致急性中風或劇烈頭痛,才赫然發現患病。 | |
腦膜腫瘤的開顱手術 | - 屬良性腫瘤 完全切除便能根治
- 個案一:腦下垂的顱底良性腦硬膜瘤
- 個案二:3厘米的左側巖骨斜坡
良性腦膜腫瘤
| 本期向讀者講解腦膜腫瘤的開顱手術。腦膜瘤(Meningioma)是排名第二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,僅次於神經膠質瘤,佔顱內腫瘤約15至24%。 | |
微血管減壓手術 一解長年神經痛症 | - 個案分享:
飽受三叉神經痛之苦的張婆婆 - 微血管減壓手術
解除張婆婆長年痛苦
| 繼上期腦膜腫瘤的開顱手術篇後,筆者這次要和讀者談的是根治三叉神經痛(Trigeminal Neuralgia)、 舌咽神經痛(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)和半邊面肌痙攣症(Hemifacial Spasm)的微血管減壓手術。 | |
腰背痛 莫非椎間盤突出? | - 確認疼痛點 鑑別診斷
- 急性期側重緩解炎症及疼痛
- 接受另類療法務必謹慎
| 相信每個都市人都試過腰痠背痛,但只有少數人會積極接受治療。一旦出現腰背痛,最重要的就是尋求診治設法緩解症狀,而且要預防再次發作。 | |
腰射頻治療 抑制三叉神經痛、頸椎及坐骨神經痛 | - 個案一:三叉神經痛已有3年多
- 個案二:3年多來出現頸及左肩膀、左上手臂麻痛的徵狀
- 個案三:背痛及右腳痠麻、疼痛,徵狀持續了4個多月
- 何謂射頻治療
| 頸部痠痛、腰痠背痛、三叉神經、頸椎及坐骨神經痛等,都是腦神經外科醫生日常接觸的病人徵狀。當所有保守治療方案療效不彰時,醫生就會建議使用「脈動式射頻電磁波」進行治療,以減輕病人的疼痛。 | |
易被誤診的腦腫瘤: 聽覺神經瘤 | - 聽覺神經和前庭神經
- 三叉神經
- 顏面神經
- 第9、10、11腦神經
| 聽覺神經瘤(Acoustic Neuroma)又稱為聽神經許旺氏細胞瘤(Schwannoma),或前庭神經鞘瘤(Vestibular Schwannoma),是許旺氏細胞瘤沿第8條腦神經線生長所致。聽覺神經瘤佔了所有顱內腫瘤(Brain Tumour)總數約8%。不過在區域性劃分上,聽覺神經瘤在小腦腦橋角(Cerebral – pontine Angle)是常見的腫瘤,大約佔了所有小腦腦橋角區域腫瘤(Cerebral-pontine Angle Tumor)的80 至90%。 | |
非一般的眼眉跳: 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 (Hemifacial Spasm) | - Hemifacial spasm/ HFS
- 三叉神經
- 顏面神經
- 半邊面肌痙攣症
| 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是一種神經肌肉失調的疾病,病人一邊眼簾或面部肌肉會有不規律、非自主的收縮和抽搐現象。由於通常只是半側面部,左邊或右邊抽搐,故又稱為「半面痙攣」,但兩邊面同時抽搐亦偶有出現。 人體的面部肌肉是由我們腦部,由頭顱底部腦幹起始的第七條腦神經,即面部神經(facial nerve)所控制。而面部神經於顱骨耳部下側分為五束去控制不同位置的面部肌肉。 | |
腦血管外科談中風三部曲(下篇) | - 腦血管結構退化是後天性腦血管病變主因
- 案例一:39歲健康女性
- 案例二:52歲運動健將
| 腦血管結構退化是後天性腦血管病變主因 – 導致後天腦血管病變的成因很多,大多數與腦部血管結構的退化有關。以筆者經驗,青年因後天性血管結構病變導致中風的年齡低至28歲,所以中風並非中年人或長者的專利。肥胖、三高和吸煙等因素均會加速腦部血管結構退化,然而所謂三高亦和家族遺傳有關,所以部分中風病人有家族史。 | |